中國物流是在互聯網經濟驅動,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雙核驅動下,進入快速升級的快車道。尤其近年已經成了中國挺立世界一只獨秀的一個行業代表,在此期間,傳統的物流服務模式也在不斷革新,各種新的模式不斷推陳出新。在這繁花中要看清一個行業,首先要搞清楚行業的整體框架,才能全面認知物流行業,把握行業趨勢。
01 運輸和倉儲的苦力服務模式這是中國物流基層的商業模式,那些跑在路上的卡車司機、蹲在倉庫做傳統的物流服務模式的企業,這樣的數量比較大,但生存空間越來越窘迫。說白了都是用體力活賺辛苦錢商業模式價值,處于物流商業模式的最底層,就是個體力活。
02 物流基層的黃牛在貨運車廠、物流園區扎根的小型物流公司、貨運公司,他們是傳統車輛與貨源對接的黃牛,過去由于信息不同,依托本地化優勢,形成的信息服務機構。他們在每票業務上賺取不等的信息費。隨著快遞領域網點的生存空間,以及快遞公司總部的數據指標,黃牛還將繼續存在下去。
03 項目服務項目服務的商業模式,過去30年中國物流應用最多的模式。包括第三方物流外包、物流軟件開發與實施、物流咨詢項目、物流工程項目等等。這種階段性的項目服務一般是由一個或多個需求驅動,按照一定的目標進行交付。 但由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,每天上游客戶的商業環境都處于動態發展狀態,因此項目制合作往往是一垂直買賣,不具備長久性。市場做得好,生存空間也不錯,但不具備規;瘍r值。
04 第三方物流整體外包這種商業模式,是甲方將整個第三方物流運營外包給乙方,乙方靠資源整合、業務整合、提供增值服務等內容獲取利潤空間。對于制造業一體化物流服務來說,可以實現從采購供應物流+生產線旁物流+成品干線物流+區域配送+末端最后一公里物流+逆向物流全面整合。 但縱觀中國物流近20年的發展,真正一體化物流外包成功的案例簡直鳳毛麟角。這種服務企業間互信度高,比傳統的合同物流更有深度的商業價值,在系統上一般都會實現對接。
05 眾包供應鏈服務這種商業模式,為什么說是“眾包”,主要是這樣的企業他們提供的是多維度的供應鏈綜合服務。他們抓住一個產業鏈巨頭的供應鏈鏈主企業,然后會上下延伸;服務類別上從物流、報關、保稅、供應鏈金融、流通加工等多項增值服務。這種服務的企業已經有不少公司上市了,包括怡亞通,一達通更是整合了外貿電商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的價值,順豐為代表企業正在細分領域做綜合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。
06 物流軟件及設備產品服務這種模式主要是那些物流領域的軟件、硬件提供商。 中國物流發展到今天,信息化是重要的工具,但物流行業企業間的業務差異化太大,沒一家物流軟件能夠成為行業標準,就連同一個企業面臨不同的客戶,產品的差異化也巨大,所以說那些把物流軟件產品化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,唯一可能的是軟件模塊產品化,PASS平臺化的服務可能是這種模式的終極。這樣的賣軟件企業類似于MA、紅色草原、Infor等物流軟件企業。 對于硬件設備服務,大部分設備服務商都是代工模式,賣產品最終售后是一件大難事。
07 解決方案集成服務這是賣系統的服務模式,客戶需要解決問題,需要從方案到系統,從系統到硬軟集成的一整套服務,也是一些國際咨詢公司商業模式變化的方向:先賣咨詢,再買系統,再整合一家合作伙伴來實施,這也是想一鍋端的服務模式。
08 物流系統SAAS服務運營國內幾家物流信息化服務商,已經在創新的推出SAAS或類似SAAS的服務平臺,在物流IT服務上提供創新的服務的企業,各有各的特色,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開放的運營平臺服務模式,通過用戶數來收費。值得關注!
09 供應鏈金融模式依托物流為載體,提供金融服務,是物流增值服務的重要商業模式。因為在流通過程中,具備金融質押價值的商品完全可以玩物流金融。不管是物流企業、貨主單位,還是銀行金融機構,他們都非?释普惯@個領域。但目前來看,面對的問題也很突出:
總的來說這個市場潛力大,而且是趨勢,值得探索!
10 物流商業地產大概在十年前,還是溫總理的時候,宣布物流作為十大國家振興行業時刻起,中國的物流園區如雨后春筍,從國家級、省級、地市級直至縣級,全國上千家物流園區遍地開花。但是中國物流園區有幾個死穴:
11 平臺經濟模式平臺經濟模式是重點,早些年中國物流的平臺經濟的格局已經出現,未來是平臺經濟的時代,那些傳統的第三方物流服務、園區物流都會逐步被整合,得網絡者得天下。目前平臺有:
平臺經濟是未來行業的趨勢,但是在經濟形勢并不明朗的今天,如何保障平臺模式的順利發展,同時又能保證平臺的生存,是個難題。
12 菜鳥模式菜鳥包括基層的末端配送運營、干線整合、全國倉儲圈地、信息平臺建設、大數據戰略、金融服務、延伸到制造代工等等。這個可以專題去說明。 |